冰川沉积后作用对青藏高原冰芯包裹气同位素及气体组成的影响
编号:211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09:27:34 浏览:53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准确的定年是冰芯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冰芯古气候记录重建的基础和前提。青藏高原冰芯因其底部迅速减薄,导致其定年工作更为困难,准确地建立其年代框架需要借助多种指标交叉定年。因全球大气氧同位素的均一性,可通过测量青藏高原冰芯包裹气泡中氧气的同位素并与已知年龄的极地冰芯比对,匹配出冰芯的年龄。然而,处于中低纬度的青藏高原地区因其相对温暖的气候,更易受到冰川沉积后作用的扰动。融化、冰内呼吸作用、气体泄露等沉积后过程都会影响冰芯包裹氧气的同位素值(δ18Oatm),进一步增加了准确定年的难度。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崇测冰芯包裹氧气的氮、氧同位素值及其气体比值,详细探讨了融化、呼吸、气体泄露对δ18Oatm值的影响。首先,冰川表面于夏季发生季节性融化并破坏冰雪的孔隙结构,降低冰芯包裹气体的总气体含量。且当融化发生时,氧气快速溶解于融水中并发生不同程度的动力学分馏和平衡溶解分馏,对δ18Oatm值造成或正或负的同位素分馏。再者,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使气泡中剩余的氧气d18Oatm值升高,此过程遵循瑞利分馏的原理。最后,冰芯在钻取及储存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气体泄露,导致气泡中剩余的δ18Oatm值升高。通过对以上三种沉积后作用的量化,本研究重建出原始的崇测冰芯包裹氧气同位素值,并建立了适用于青藏高原冰芯包裹氧气δ18Oatm值的校正模型,确保青藏高原冰芯包裹氧气定年的准确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