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和南极冰川溶解性有机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号:209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09:27:31 浏览:48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冰川中的溶解性有机质具有分子复杂性、来源多源性和多样的生物可利用性等特征,不仅能够通过改变冰雪反照率促进冰川消融,还会对下游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目前全球变化加剧导致的气候环境变化会影响冰川DOM的特征。青藏高原和南极分别是山地和极地冰川最大的覆盖区域,冰川都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处于快速消融状态。我们使用超高分辨率质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共五条冰川中的雪、冰、冰尘和冰川径流中的DOM特征(Bixi Guo等,2022)。发现青藏高原南部冰川冰尘中留存的DOM组分主要以多环芳烃和单宁类化合物为主,而在青藏高原中部冰川中留存的DOM组分主要为木质素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不同的陆源输入、人类活动以及细菌群落组成导致了这种差异。同时,不同冰川冰尘中留存的DOM组分差异会导致输出到冰川径流中DOM不同,青藏高原中部冰川冰尘输出到径流中的DOM以单宁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为主,而青藏高原南部冰川输出的不稳定DOM组分如脂质和蛋白质类物质较多。因此,青藏高原南部冰川输出的DOM组分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比中部更大。除了在青藏高原上开展相关研究之外,我们还分析了南极泰勒谷短冰芯中DOM的空间分布趋势(Bixi Guo等,2022)。发现从极地高原边缘到海岸,泰勒谷冰芯样品中DOC、颗粒有机碳(POC)的含量、微生物以及非生物颗粒丰度都呈增加趋势。三维荧光光谱和多变量平行因子模型确定了冰芯中主要含有两种DOM组分,一种腐殖质组分和一种蛋白质组分,DOM的生物可利用性呈现出从极地高原到海岸的下降的趋势。DOC 和 POC 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海洋气溶胶和细菌丰度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些特定的微生物群落也与 DOC 和 POC 含量显著相关。这些研究对理解不同大气环流以及原位微生物活动与冰川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稿件作者
郭泌汐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刘勇勤
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