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EMA数据集的南极冰川裂隙提取与分析
编号:205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09:27:26 浏览:60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08:39(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18B] 18B、冰冻圈科学 [18B-2] 18B-2 冰冻圈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南极洲参考高程模型(The Reference Elevation Model of Antarctica, REMA)是南极洲的高分辨率、带时间戳的数字表面高程模型。裂隙作为南极冰川表面重要的地形要素,其深度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在数字高程栅格数据上有明显的体现。本研究基于REMA数据,使用双线性内插方法,构建不含裂隙的虚拟冰川表面,之后通过逐一比对各栅格在真实和虚拟冰川表面上的高度值差值,标记裂隙栅格,实现对全南极冰川表面裂隙的自动提取,生产得到南极冰川裂隙数据集,并在环南极的7个样区内,利用Sentinel-1 SAR影像及REMA原始数据的裂隙目视解译结果,对裂隙数据集的精度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生成的南极冰川裂隙数据集在7个样区的平均精确度为78%,召回率为82%,F1值为80%,准确率为90%,整体精度高,可以很好的反映南极冰川表面裂隙的分布情况;全南极冰川表面的裂隙区总面积约为2.75×106km2,占南极冰川总面积的18.29%,环南极不同区域的表面裂隙类型多变,裂隙的长度、宽度、深度、密度等参数差异很大,表现出了“沿海多、内陆少”等规律,并与裂隙所在及周边区域的冰流速、地形等存在一定关联。
关键词
冰川裂隙,rema,南极,数字地形分析
报告人
杨勇杰
南京晓庄学院

稿件作者
杨勇杰 南京晓庄学院
赵天成 南京晓庄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