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玛多地震的早期震后形变及其揭示的区域岩石圈流变性质
编号:204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00:11:40 浏览:48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4:3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9B] 9B、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 [9B-1] 9B-1 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独特的构造格局和较强的地震活动性使其成为研究板块运动及高原演化过程的天然实验场。2021年Mw 7.4玛多地震的发生使针对该地区的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愈发引人注目。我们利用20个连续台站和~30个区域站点的GPS数据获取了玛多地震震后一年的累积地表形变,并以此研究玛多地震的早期震后余滑、孔隙回弹及中下地壳粘弹性松弛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孔隙回弹作用在此震例中仅能产生数mm的地表形变,且作用范围集中在发震断层附近。玛多地震的震后余滑作用表现出显著的侧向不均匀性,并在近场区域占主导地位。粘弹性松弛过程则能够在远场区域产生明显的地表形变,其影响范围可至柴达木盆地南缘。GPS数据约束的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区域下地壳稳态/瞬态粘滞系数为~1*1019Ps和~1*1018Ps, 上地幔稳态粘滞系数为 ~1*1020Ps。此结果不支持青藏高原东北缘中下地壳物质流的广泛存在。昆仑断层两侧区域的流变系数并无显著区别,因此我们认为昆仑断层很可能并不是青藏高原东北缘软流圈流变结构的边界。青藏高原向北的扩张作用可能已深入至柴达木盆地南缘。
关键词
2021玛多地震,震后变形,GPS,岩石圈流变性质
报告人
熊维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稿件作者
熊维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