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时空分布的遥感监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编号:20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7 20:16:29 浏览:52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HKH)地区草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山地草地类型之一,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HKH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准确监测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量化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实现HKH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HKH地区草地AGB的时空分布,量化草地AGB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此,我们(1)评估了纯植被指数模型(PVIM)在HKH地区草地AGB估算中的适用性,并基于地面实测数据验证其精度;(2)利用长时间序列MODIS数据,估算了2000-2018年HKH地区草地AGB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其年际变化特征;(3)通过偏相关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量化降水和温度对草地AGB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两个时间尺度(全年和生长季)在不同海拔范围降水和温度对草地AGB变化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PVIM预测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面采样数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2015年和2018年的独立验证结果R2分别为0.60和0.51。整个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总量为159.9 Tg。除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外,整个HKH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布呈自东向西减少的趋势。从2000年到2018年,HKH地区平均地上生物量以1.57 g/m2·年的速度增长,从2000年的252.9 g/m2增长到2018年的307.8 g/m2。而且,80%以上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与降水呈正相关,而仅在一半的草地上,温度与草地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对年降水量的累积效应更敏感,而对生长季温度变化的响应更强烈;此外,气候变化对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受海拔影响,随海拔升高,温度变化对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在生长季与年际两个时间尺度上的差异逐渐减小,但是降水在各个海拔内都表现出对生物量变化的积极影响。与温度相比,降水对约60%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表现出了更大的贡献,但在2000米以上的草地上,各气候因子对生物量变化的贡献在两个时间尺度上的差异较小。准确评估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量化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HKH地区草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草地地上生物量,气候变化,海拔,时空分布,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
稿件作者
许聪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刘文俊
云南大学
赵旦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曾源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