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县南部稀土矿床榍石和锆石年代学初步研究
编号:192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22:28:50 浏览:48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东秦岭构造带是一个金属成矿带,产出有大量的金属矿床。河南嵩县南部属于东秦岭构造带,该地区出露30多个印支期碱性岩体。邱家骧将其命名为嵩县南部碱性岩区(邱家骧, 1993),属于卷入秦岭造山带的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带。
课题组在东秦岭嵩县南部正长斑岩体中首次发现数条稀土矿脉。在嵩县南部黄庄发现碳酸岩稀土矿脉(汪方跃等,2021)。在嵩县木头沟-黄水庵圈出10条矿体(张利忠等,2021)。笔者在该地区某正长岩体和围岩中又发现数条碳酸岩稀土矿体。矿体呈脉状赋存在霓石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和围岩中。矿石稀土含量在1.50~1.94%。这些发现证明嵩县南部可能存在一个正长斑岩(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构成的碱性岩带,稀土矿床成矿潜力巨大。
本文报道了嵩县南部稀土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结果,探讨了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从矿石中分选出榍石和锆石,做U-Pb定年研究。榍石颗粒大小在100~400μm之间,呈半自形-自形,具有岩浆结晶榍石的特征。锆石颗粒棱角分明,颗粒大小约长约70~150μm,大部分锆石发育岩浆振荡环带。
榍石的238U/206Pb和207Pb/206Pb值运用Tera-Wasserburg反谐和图法处理。大部分数据落在拟合直线更靠近上交点的部分,下交点年龄为240.0±4.4Ma (1σ, n=50, MSWD=0.91)。锆石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为241.6±1.6 Ma (MSWD=0.070, n=16 ),锆石表面加权平均年龄为241.76±0.77Ma(MSWD=0.96, n=16)。这三个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代表了矿床形成时代。嵩县南部稀土矿床形成时代在241.6Ma±1.6 Ma,为中三叠世早期。嵩县南部碱性岩区的磨沟、乌桑沟、龙头和焦沟等岩体的侵位时代集中在246-241Ma,稀土成矿与区域碱性岩成岩年龄基本同时,均为印支期岩浆-热事件的产物。
嵩县南部碱性岩体形成于秦岭造山带主碰撞峰期的局部伸展环境或后碰撞伸展环境。稀土矿床的成因与秦岭印支期造山运动关系密切。造山过程涉及到陆壳俯冲及地幔交代。俯冲流体对地幔交代会导致幔源岩浆富集稀土,为稀土成矿提供了基础地质条件。嵩县南部稀土矿床的物质源区可能与富集地幔相关。
关键词
碳酸岩型稀土矿,河南嵩县,碱性岩,成矿年代学,东秦岭造山带
稿件作者
闫鑫洁
河南理工大学
鲁瑞敏
河南理工大学
秦战营
河南省有色金属矿产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刘思旭
河南理工大学
侯广顺
河南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