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斑岩的硫同位素揭示了交代岩石圈地幔对巨量金成矿的关键控制
编号:188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21:50:14 浏览:390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交代岩石圈地幔一直被认为是形成大规模金矿床的关键源区,然而目前缺乏直接的证据证明金来源于交代岩石圈地幔。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东巨量金矿省(~ 5000吨Au)是研究这个问题的绝佳实例:其下部的岩石圈地幔经历了强烈的交代,成矿流体也具有幔源岩浆的显著贡献。硫同位素是示踪金来源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金在岩浆或热液中的迁移主要受控于还原性的硫。胶东金矿整体具有较重的硫同位素组成 (δ34S: 3 - 10‰),被广泛认为继承于交代岩石圈地幔源区。然而,其下部交代岩石圈地幔的硫同位素组成还不清楚。为了进一步约束金的来源,我们对出露于胶东半岛的煌斑岩和镁铁质脉岩进行了详细的硫同位素研究。这些煌斑岩形成时间略早于金成矿作用,与同时代的镁铁质岩浆岩具有一致富集的放射性Sr-Nd-Pb同位素组成,能够有效揭示成矿作用之前的交代岩石圈地幔源区的特征。结果显示,这些煌斑岩具有一致的重硫同位素组成(4 - 6‰),考虑到地幔熔融和岩浆分异过程中有限的硫同位素分馏,这反映其地幔源区也具有较重的硫同位素组成。这些值与胶东成矿流体深部形成的含金硫化物相似(约3 - 4km),暗示成矿初始流体可能来源于幔源演化岩浆出溶的热液,而流体迁移过程中地壳围岩与流体不同程度的反应使得金矿床的硫同位素逐渐变重。本研究为交代岩石圈地幔和大型金矿床的成因联系提供了关键地球化学证据,并强调了俯冲相关地幔交代过程中挥发分和金属的富集在大规模金成矿作用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煌斑岩,交代岩石圈地幔,金成矿作用,硫同位素
稿件作者
汪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汪在聪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