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河流溶解性碳动态变化及其内部耦合关系研究
编号:187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6:13:50
浏览:46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溶解性碳(DC)是全球及区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揭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过程。然而,当前关于DC动态变化及其内部耦合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急需相关内容的补充。本研究将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以我国长江上游西南地区典型喀斯特河流为例,探索了流域物理化学特征、溶解性无机碳(DIC)、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2)交换、溶解性有机碳(DOC)成分及特性。研究显示,碳酸盐溶解耦合光合作用极大地解释了喀斯特河流DIC时空动态。碳汇效应导致表层水体CO2量级较低,其河流CO2分压(pCO2)和CO2通量(FCO2)分别为620.3 ± 1028.7 μatm和154.3 ± 772.6 mmol/m2/d。喀斯特河流具有强烈的生物讯号,其生物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分别为0.77-0.96和0.67-0.78,表示河流DOC受显著的内源过程所约束。类腐殖质是喀斯特河流DOC的主要成分约占39.0%-75.2%。同时,类色氨酸为不同季节水体DOC的共有成分,其平均比例为5.84% ± 2.31%。喀斯特河流生物新陈代谢能够建立DIC和DOC成分的内部耦合关系,同时可能驱动部分DC在有机相和无机相中持续循环转化。该研究突出了生物过程对喀斯特水体DC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碳中和背景下岩溶系统碳循环研究补充基础理论。
关键词
溶解性碳,二氧化碳排放,喀斯特河流,生物讯号,碳循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