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制度和地域文化歧视——以北京市为例
编号:173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5-07 17:32:58
浏览:49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外来劳动力在城市受到的工资歧视阻碍其融入本地社会并加剧不平等,户籍制度改革使得大量外来人口落户城市形成新市民群体,与本地人和流动人口形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新三元结构。本文从三类群体的异同出发,界定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歧视和地域歧视,以北京市为例,融合流动人口调查和城市居民调查数据,检验两种歧视,解析劳动力工资差异。结果显示:其一,新市民工资均值较流动人口显著高出32.42%,其中户籍歧视效应为17.43%。特征效应和歧视效应对二者工资差异的贡献分别是51.13%和48.87%,教育年限和回报率差异是工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二,本地人工资均值显著高出新市民4.50%,地域歧视效应对工资差异的影响为9.51%但不显著。同等学历下新市民的教育质量更加受到用人单位认可,但很多人愿意为体制内单位提供的北京户口而主动放弃市场部门的高收入。本文认为,户籍属性仍然是当前中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身份标签;外来劳动力成功跨越户籍门槛在统计意义上消除了工资歧视,但并未完全弭平其与本地劳动力的工资差异。
关键词
工资差异,户籍制度歧视,地域文化歧视,新市民,户籍制度改革
稿件作者
刘涛
北京大学
陈思创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陈家醇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