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山区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号:170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6:22:39
浏览:646次
快闪报告
摘要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基,近年来,我国耕地非粮化现象急速加剧,已经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明晰耕地非粮化的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科学认识与治理耕地非粮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家粮食安全视角,构建兼顾“种植结构”和“产出结构”因素的非粮化测算体系,以粤北山区为例,综合分析2010-2020年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索非粮化空间分异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2010-2020年期间,在植粮空间压缩与非粮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时增加的共同影响下,粤北山区非粮化率持续提升,平均值从0.521增加至0.587;(2)非粮化率形成 “中部低、两侧高”的稳定空间分布,而且该格局在十年内持续强化,Global Moran's I从0.359增加至0.422;(3)近十年粤北耕地非粮化聚类特征均以低低聚集为主,聚集中心为粤北中部地区;(4)在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下,山区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断变化,其中年光照时长、年均降雨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始终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5)非粮化各影响因素交互后的解释程度均呈现增加态势,且主要类型为双因子增加和非线性增加,其中主要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最为明显。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非粮化的定量模式,识别了不同时期山区耕地非粮化的空间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对于山区耕地非粮化测算与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粤北山区
稿件作者
吴钊骏Children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李升发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