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县域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编号:167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6:21:23 浏览:444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9: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8A] 8A、城市与区域地理 [8A-2] 8A -2 城市与区域地理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以山西省118个县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7年山西省县级碳排放数据以及社会经济和自然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了山西省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山西省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2000-2012年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较大,2012-2017年波动幅度较小。晋北、晋南、晋中变化趋势与山西省整体趋势相近,晋南地区的碳排放高于晋北与晋中。大部分区县碳排放都呈上升趋势,碳排放整体分布格局为中间高、两侧低。(2)2000-2017年山西省县域碳排放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全局莫兰指数呈下降趋势,碳排放空间集聚性减弱;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县域碳排放局部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局部范围内空间集聚特征明显。(3)山西省县域碳排放影响因子解释力大小依次为:建设用地面积>常住人口>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城镇化率>产业结构>人均GDP>年平均气温。晋北、晋中、晋南主要驱动因素分别为:植被覆盖度、建设用地面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山西省县域碳排放交互作用探测的结果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建设用地面积与产业结构叠加影响最大,达到0.71。晋北、晋中、晋南交互作用表现最强的分别为:年平均气温与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与城镇化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产业结构。总体来讲,山西省县域碳排放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碳排放;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驱动因素
报告人
齐璇璇
南京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黄蕊 南京师范大学
齐璇璇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