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暴露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编号:165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6:14:02
浏览:52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研究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问题对于推动以人民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进行测度,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别对郑州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在市辖区尺度和街区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选取居民个体属性、主观环境感知和客观环境暴露因子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不同因子对郑州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并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幸福郑州”的建设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郑州市居民总体主观幸福感较高,其中最高的是二七区,惠济区和金水区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也在总体水平以上,最低的是管城区;(2)街区尺度下的主观幸福感空间分布差异大,高值区集中在市中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东南和东北的边缘街区;(3)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居民的个体属性中,户籍状况、婚姻状况、保险和住房产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加入主观环境感知因素后,受教育程度和户籍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被削弱,职业类型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由负相关变为正相关;(4)主观环境感知的所有指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居民对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绿化覆盖程度的感知以及居民自评健康和相对收入评价都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最近水体距离和建筑可视率指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平行中介效应。中介变量居民自评健康和相对收入满意度不仅会对其影响程度产生作用,还会改变影响方向;最近水体距离和建筑可视率指标对郑州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效应都要远大于其间接影响效应。
关键词
环境暴露,;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郑州市
稿件作者
赵宏波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刘雅馨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