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生生物重金属富集及传递特征分析
编号:164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4 17:52:56
浏览:76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摘要:河湖交错区是重金属污染进入湖泊的主要通道,也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场所。本文通过在鄱阳湖河湖交错区采集水生生物,从组织、体长体重、食性、栖息水层、区域等多个方面分析多介质(上覆水、沉积物和水生生物)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差异,识别影响鄱阳湖水生生物重金属含量水平的关键因素,利用生物富集因子、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碳氮稳定同位素和营养水平分析对鄱阳湖水生生物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营养结构和食源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综合目标危险系数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Sb外,丰水期沉积物中其它重金属含量均高于枯水期,丰水期沉积物重金属Cr、Cu和Zn含量高于背景值,饶河中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最高,赣江最低,在鄱阳湖5个入湖区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丰水期高于枯水期,但在上覆水中表现为相反的规律。鄱阳湖水生生物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的种间和组织间的差异,与所在栖息地的关系不大,但与区域背景环境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Zn和Fe含量在鱼体中显著高于其它元素含量,在所有区域中,重金属含量的排序为螺>蚌>鱼;鱼内脏团中Cd含量均超过限量值;所有重金属在螺蚌内脏团含量均大于肌肉,螺蚌中Cr、As、Cd和Pb含量均高于限量值;Fe和Mn在螺和蚌中的相关性最大。体长、食性和生活型是影响水生生物重金属富集水平的关键因素,而区域影响较小。水生生物和不同组织对沉积物和地表水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鱼对Zn和Rb富集能力较强,肌肉>鱼鳃>内脏团;螺易富集Cu、Zn、Cd和Mn;而蚌则易富集Cd、Zn和Sb,且肌肉>内脏团。水生生物δ13C值为-29.84‰~-21.13‰,δ15N值为4.09‰~11.5‰,水生生物碳氮同位素比值排序为鱼>螺>蚌,碳同位素排序为螺>蚌>鱼,氮同位素排序为蚌>鱼>螺,营养级计算结果显示:大型肉食性鱼类>中上层其他食性鱼类>底栖生物,鱼螺蚌存在明显不同食物来源。铜绿环鳞螺中所有重金属TMF值都大于1。成人和儿童的综合目标危险系数均大于1,水生生物重金属的富集会对人群产生较为显著的健康风险,其中Mn、Cd、As、Cu和Sb是主要的贡献者,食用风险为:蚌>螺>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