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PLs在海岸带含水层的迁移
编号:161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7:57:49 浏览:47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9:2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5D] 15D、水文地球科学 [15D-1] 15D-1 水文地球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重非水相液体DNAPLs (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是一类常见的有机污染物,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进入地下水系统中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威胁。DNAPL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在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也很常见。DNAPL污染的来源包括工厂使用的氯化有机溶剂、含氯有机农药(如DDT)的使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等。DNAPLs进入土壤后,会下沉穿过非饱和带和饱和带,在含水层底部形成污染物池。由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抗降解能力强,DNAPLs可以在地下水体中留存数十年,成为持久的溶解污染源,修复的难度大,周期长。
全球约有24亿人居住在距离海岸线不到100千米的地方,超过6亿人居住在海拔不到10米的沿海地区,海岸带含水层受潮汐的扰动,物质迁移和水动力情况更为复杂,但关于DNAPLs在海岸带含水层中的迁移规律目前鲜有研究。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二维模型,比较了在近海非承压含水层中,三种边界驱动下氯苯的迁移和分布,以及在有潮汐海水情况下三种 DNAPLs的迁移和分布(工况见表1)。结果表明,在受海水和潮汐影响的情况下,DNAPLs 污染面积和残余量更大。高密度的DNAPLs污染面积小,更难以发现和处理。在各向同性和均质含水层中,从地表释放的DNAPLs不会直接排入海洋,它们会快速下沉到含水层底部,横向穿透盐水-淡水界面,最终进入海底的地下含水层,缓慢溶解,污染上方的海水。
表1 工况详情
工况 边界条件 物质 潮汐振幅(m) 潮汐周期(h)
1 淡水,无潮汐 氯苯 - -
2 盐水,无潮汐 氯苯 - -
3 盐水,有潮汐 氯苯 1 24
4 盐水,有潮汐 三氯乙烯 1 24
5 盐水,有潮汐 四氯甲烷 1 24
关键词
DNAPL,海岸带含水层
报告人
王子辰
河海大学

稿件作者
王子辰 Hohai University
鲁春辉 河海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