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三极地区水量能量平衡要素模拟偏差及其影响分析
编号:158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12:02:46 浏览:48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泛三极地区以青藏高原为核心,涵盖了帕米尔、兴都库什、伊朗高原及东南亚等区域,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十余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且与一带一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度重合。本研究基于第六次耦合模型比较计划(CMIP6)水量平衡要素(降水、蒸散发、径流)及能量平衡要素(向下长波辐射、向上长波辐射、向下短波辐射、向上短波辐射、潜热、显热)预估,对比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各变量偏差的时空差异性,并对模式在泛三极地区水量能量平衡进行全年及季节性检验。此外,针对模式间气温预估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巨大差异(最大模型间多年平均温差可达10°C以上),选择不同平均气温的代表性模型进行分析,探索其对积雪深、冻土含水量及径流等要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MIP6模式水量能量平衡要素预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时空偏差。各模式自身多年平均水量能量平衡状态基本满足,但季节间盈亏具有差异和互补性。此外,模型的雪深模拟与温度偏差存在明显不一致的现象,CNRM-ESM2-1在多年平均温度低估了约3.5°情况下,雪深达到了25m左右,这可能是因为模型为了解决温度低估导致雪量过多采用了一定的限定措施(例如限定最大积雪深度等)。 本研究结果对理解泛三极地区水量能量平衡状况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泛三极,水量能量,CMIP6,模拟偏差,积雪冻土
稿件作者
刘柱
河海大学
段青云
河海大学
刘苏
河海大学
黄博涵
河海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