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通量观测网探讨日尺度蒸散比的环境控制因素
编号:154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11:55:42 浏览:42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陆表能量分配,调节着地球关键带中的水文气象过程,在陆-气交互作用和大气边界层发展中发挥着强有力的控制作用。表征陆表能量分配的参数化指标-蒸散比(EF),在用于校正湍流通量、定义不同蒸发模式下陆-气耦合强度等诸多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不同覆被条件和气候类型下EF的影响因素如何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全球82个通量观测站的数据、采用增强回归树分析方法对EF的环境控制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1)由于潜热和感热对环境因子的协同响应效应,EF对气象、陆表条件等环境要素变化敏感。一般来说,除地表反照率和风速外,环境因子对湿润和半湿润区EF的影响均较大,而在干旱和半干旱区EF主要受土壤含水量(SWC)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2)从生态系统类型上,常绿林EF的主控因素是净辐射,落叶林、混合林和农田中LAI对EF影响最大,草地和稀树草原的EF主要受SWC和LAI控制,而灌木和湿地随站点差异主控因素不同;3)多年时间尺度上,气候类型和覆被条件对日均EF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且SWC和气温对日EF的影响程度随气候和下垫面改变而显著变化。
关键词
蒸散比;,土壤水分,陆地生态系统,不同气候类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