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极隙区纬度电离层偶发E层统计特征研究
编号:15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7 17:33:05 浏览:47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基于南极中山站(地理:69.4°S;地磁修正:-74.9°)测高仪观测数据,我们统计研究了电离图所得极隙区纬度偶发E层(Sporadic E layer, Es层)动力学特征。观测结果表明,偶发E层作为电离层E层高度特殊的电子密度汇聚现象,能在极隙区纬度午夜前达到~80%的高发生率。这种高发生率伴随着偶发E层在高高度形成并向低高度运动,对于我们理解极隙区纬度突发金属层出现的时空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极隙区纬度午夜前偶发E层的出现极易受昏侧对流电场反转汇聚作用(MacDougall and Jayachandran, 2005),利用AMPERE所得场向电流边界,我们分析了中山站偶发E层出现与场线电流位置的关联性。统计结果表明,昏侧对流电场对极隙区纬度午夜前的偶发E层出现具有重要作用,且这一作用体现在偶发E层密度强度及高度演化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