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干旱与半干旱区人工林与自然林流域产水率差异研究
编号:151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7:49:25
浏览:470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过去20年来,全球干旱与半干旱区的生态恢复活动显著增加,然而水资源匮乏地区盲目的生态恢复活动可能消耗过多水资源,因此急需评估全球干旱与半干旱区生态恢复的产水影响,以确保水资源-森林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利用融合12种蒸散数据的合成产品、全球森林管理地图及气象数据集,基于Budyko框架对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区人工林与自然林流域的产流变异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林流域产水率比自然林流域低3%至12%。在干旱与半干旱区流域,所有森林面积增加均使产水率降低,人工林流域产水率比自然林流域下降值更大。基于Budyko框架的归因分析表明,生态恢复而非气候条件变化是流域产水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自然林流域产水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为下垫面参数的改变,而人工林流域产水率降低主要归因于敏感系数(产水率对下垫面的敏感系数)的增加。经过生态恢复活动后,干旱与半干旱区人工林流域对下垫面和气候的敏感程度均比自然林流域更高,因此干旱与半干旱区的生态恢复可能会加剧已有的水资源匮乏问题,应慎重考虑。而自然林与人工林流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复杂性可能是导致流域产水率对生态恢复差异化响应的潜在原因。尽管生态恢复导致干旱与半干旱区自然林流域产水率降低,但自然恢复仍然可以有效减少由生态恢复导致的负面产流水文效应。
关键词
人工林与自然林流域;产水率;Budyko全微分分解法;气候变化;生态恢复活动
稿件作者
颜宇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刘智勇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