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1990-2020年陆表开放水体的长期和季节变化特征
编号:150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17:42:09 浏览:45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0:5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6min

所在会场:[15C] 15C、水文地球科学 [15C-1] 15C-1 水文地球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陆表开放水体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对陆表开放水体的监测对可持续的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获取了超过36000幅Landsat遥感影像,使用基于MNDWI、NDVI和EVI构建的多指数联合方法,识别了黄河流域1990—2020年汛期和非汛期内的陆表开放水体。研究发现:流域内水体分布呈现较强的时空不均性,上游流域和下游流域的水体面积占比低于平均,源区和下游流域的水体面积占比则更高。1990—2020年间,尽管径流量并未有增长,但黄河流域陆表开放水体面积呈上升趋势,2020年汛期水体面积达到7239.2 km2,占流域面积的0.945%。水体面积的增长来自河道宽度上升和河道外水体增加的双重贡献。在水体面积增长的背景下,非汛期水体面积增长率(58.9%)大于汛期(27.9%),水体季节差异大幅度下降。气候因素对流域水体面积存在影响,但仅有黄河源区内的汛期降水、非汛期气温与流域水体面积有较强相关性。在其余区域中,人类活动的干预是水体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对水体面积有正向影响,且显著降低了水体面积的季节分异性。黄土高原、黄河三角洲等区的水保措施、湿地保育也促进了水体面积的增长。黄河流域开放水体面积的上升和季节分异的减弱,提高了水资源可达性,但在流域水资源禀赋有限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降低可用水资源量。
关键词
大数据,遥感,河流系统特征,陆表开放水体,黄河流域
报告人
焦晨泰
北京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焦晨泰 北京师范大学
王帅 北京师范大学
宋爽 北京师范大学
傅伯杰 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