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视角下我国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化及评价
编号:1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3-17 09:12:56 浏览:53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碳排放的基本驱动力是人类活动与消费,居民生活引起的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将提高碳中和的成本和难度。本研究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投入产出方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对我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多尺度视角下我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特征。结果发现,“十五”至“十三五”期间:①城乡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年均值比由1.86上升至2.70,城乡差距增加了45%;②沿海与内陆地区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年均值比由0.75上升至0.96,说明沿海与内陆碳排放总量的差距正在逐步扩大;③南方与北方地区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年均值比由1.08先上升至“十一五”时期的1.16,后下降至0.98,说明南方与北方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的差距呈现出向扩大后缩小的趋势;④对比分析我国八大区域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年均值,结果发现从小到大排序依次为:西北地区<南部沿海<东北地区<长江中游<西南地区<黄河中游<东部沿海<北部沿海;⑤从不同能源类型看,主要以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为主,其中“十五”至“十三五”期间,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占其总量的比例近70%;⑥从不同生活需求看,基本需求与发展需求的比例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发展需求碳排放在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中的比例总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研究结果厘清了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碳排放特征,探讨了不同能源类型及生活需求的排放贡献,为我国努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科学参考。
稿件作者
刘莉娜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曲建升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