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河岩溶泉短暂性地下水-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影响
编号:145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17:33:39
浏览:42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地下水和地表水转化在岩溶水系统中是非常常见的,这种交互常通过地表溪流的消失或地下水的涌出等形式来表现。然而,由河水倒灌到岩溶泉口引起的暂时性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却很少被观测和理解。本研究利用水文和水化学监测以及特征微生物来表征岩溶泉系统中地下水-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依据地下水出露至汇集到河流的进程,将系统细分为泉-湖-河三个子系统。水文观测显示,一个水文年中湖水的水文动态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水位期。高水位占全年不到1%,但与倒灌状态的水文事件相关。本研究的一次降雨事件中,尽管水文变化的时间仅为194h,但河水倒灌的量却是泉水天然排放量的4.4倍。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通过河水在泉口或岩溶通道中的滞留时间以及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来判断。河流入侵的持续时间可以综合水文曲线和物化特征(如电导率、浊度和222Rn)来评估,而持久的环境影响应该与一些生物指标(如大肠杆菌)共同评判。研究结果还表明,近几年灵水岩溶泉河流倒灌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了。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的因果机制变得更加复杂,这增加了水资源质量的不确定性。本研究还表明,低估岩溶水系统中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的问题不仅造成水资源管理效果不佳,还可能会增加对水资源的管理成本。
关键词
洪水事件,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河流倒灌, 岩溶泉, 交互带
稿件作者
郭芳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姜光辉
广西大学
韦丽琼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