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汉江流域龙湾岭旧石器遗址的释光年代及古人类活动启示
编号:144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5-06 19:28:07
浏览:60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手斧是阿舍利(模式Ⅱ)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石器工具。它们的出现在人类演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可能与古人类认知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秦岭南麓的汉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其中许多遗址均有手斧的出土。然而,这些遗址的年代学研究还相对薄弱。龙湾岭遗址是一处位于汉江左岸第三级阶地之上的旷野旧石器遗址。2021年,该遗址第一地点出土了4件原位埋藏且加工精致的手斧。为了确定这些手斧的年代,我们对地层剖面沉积物进行光释光测年。采用单颗粒技术和红外后高温红外释光对63-150μm的钾长石进行等效剂量的测定,运用有限混合年龄模型(FMM)和中值年龄模型(CAM)计算结果。结果显示,龙湾岭遗址的地层受到沉积后扰动作用,存在不同年龄颗粒混合的现象。造成扰动的因素可能为降雨引发的坡面流。排除年轻样品的干扰后,推测手斧的年代范围为大约129-96 ka,对应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氧同位素5阶段(MIS5),位于秦岭地区阿舍利类型工具的年代框架之内(~250-50 ka)。研究证明了单颗粒技术和特定年龄模型的结合能够为沉积背景相对复杂的遗址提供可靠的年代。未来加强细致的考古发掘和精确的测年工作依然是理解手斧技术起源、人群迁徙和适应等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光释光测年;单颗粒技术;龙湾岭遗址;手斧;汉江流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