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晚更新世以来人类肱骨结构的研究
编号:143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7 19:25:12
浏览:44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受更新世末期气候剧烈变化的影响,现代人在食物获取策略、石器技术、社会组织形式等多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变动的生活环境与生业模式的协同作用下,现代人的体质特征自更新世末期以来发生了多方面的重要转变,转变的趋势一直持续至全新世不同时期。肱骨的骨组织具有可塑性,会根据承受的力学载荷动态地调节自身结构,从而直接联系人类在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具体行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工作意在探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自更新世末期以来现代人肱骨结构的演化历程,分析其相应的行为模式转变以及与环境的协同作用。
在研究材料上,本文包括中国更新世末期可获得的化石标本,更新世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早期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化石标本,以及中国全新世不同地区、时代和生业模式的现代人材料。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高精度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采集股骨的虚拟三维结构信息,通过标志点对肱骨骨干整体的结构信息进行数字化,通过抗弯刚度量化肱骨骨干的功能特征,通过“形态示量图”完成抗弯刚度的可视化,使用不对称性分析、多元方差分析、置换检验、生物距离分析、主成分分析、无根邻接树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全面的定量分析。
肱骨骨干抗弯刚度的研究发现,不同人群或性别的全新世现代人具有大体相似的抗弯刚度分布模式,但在一些具体特征上存在差别,这些差别主要与大结节嵴、小结节嵴、三角肌粗隆、内侧髁上嵴、外侧髁上嵴、鹰嘴窝等解剖结构的发育程度有关。古人类肱骨标本多落在全新世现代人的变异范围之内,在整体数量和分布模式上都不具有特殊性。这可能说明现代人肱骨结构的一般模式在与尼安德特人分离之前就已出现。中国北方早期现代人田园1号、欧洲早期现代人Cro-Magnon Gamma、欧洲尼安德特人Ferrassie 1的左侧肱骨在古人类标本中相对特殊,落在现代人变异范围的边缘,其主要特征为骨干整体的抗弯刚度极弱。
肱骨骨干抗弯刚度不对称性的研究发现,全新世现代人肱骨的不对称性不高,在不同人群或性别间均不具有显著差异。古人类中,田园1号和Ferrassie 1通过整体极高的肱骨不对称性与全新世现代人区分开。该现象是这些个体左侧肱骨抗弯刚度极弱导致的。田园1号、Cro-Magnon Gamma、Ferrassie 1虽来自于不同地区或归属于不同类群,但都是男性个体且生活时代早于末次冰盛期。这可能表明该阶段的男性在利用上肢工作时存在侧别偏好。Cro-Magnon Beta为女性个体,具有极为特殊的肱骨不对称性模式,在肱骨的中部表现为左侧优势而在肱骨其他区域表现为右侧优势,这使其与其余古人类和全新世现代人区分开。这可能是Cro-Magnon人群内部的性别分工导致的。
稿件作者
赵昱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邢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