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
编号:143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11:21:31 浏览:482次
特邀报告
摘要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新一轮的考古发掘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坐落于汉江北岸,曲远河口西边。遗址因于1989、1990年发现两具直立人头骨化石(俗称“郧县人”)而闻名,是一处集古人类化石、古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三位一体的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人类化石的地层时代在以往的工作中被测定为距今110-80万年。遗址保存面积约190万平方米,主体为汉水北岸的第四级阶地。阶地在基座之上保留厚层的第四纪堆积,多数部位厚度超过8米,局部厚度超过18米,保存了100多万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层堆积。2001年6月,该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解决相关学术问题,并为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活化历史场景创造条件,2021、2022年,该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本轮发掘主要在第一地点学堂梁子的B、C、E区进行。其中,B区位于学堂梁子核心区,紧靠发现“郧县人”1号和2号头骨的A区,在早期土地平整中,曾被削掉3-5米的土层。该区发掘面积203平方米,共揭露3个自然层,出土“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少量石制品及大量动物化石。出土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丰富的动物化石和45件下文化层石制品。另外为了寻找四级阶地更加完整的地层,在学堂梁子最高处的C区,发掘105平方米,共揭露6个自然层,已出土83件上文化层石制品;为了寻找遗址更晚的遗存,考古队在位于江边更低的三级阶地的E区发掘126平方米,共揭露3个自然层,已出土旧石器较晚阶段的石制品148件。
2022年5月18日 “郧县人”3号头骨面世。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保存完好,形态清晰,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所能提供的性状信息比以前发现的两具头骨更丰富而真实,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前两具头骨变形的缺憾。“郧县人”3号头骨面世后,考古队制定了科学周密的工作方案,多学科联合攻关,对埋藏头骨化石的部位及时进行了扩方发掘。2022年12月3日上午9时许,“郧县人”3号头骨在湖北郧阳学堂梁子遗址被顺利提取出土。
现场所展开的地层对比分析皆表明,“郧县人”3号头骨与以前出土的1号、2号头骨位于同一套地层中。以前采用电子自旋共振、铀系法、古地磁方法测年结果指向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3号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保留该阶段人类重要而稀缺的解剖学特征;该化石处在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
关键词
郧县人头骨化石,约100万年前,郧阳区,十堰市,湖北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