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旱识别与评估的随机理论框架及其应用
编号:143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20:05:34 浏览:55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11:5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6min

所在会场:[15C] 15C、水文地球科学 [15C-2] 15C-2 水文地球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骤旱是一种快速发展的干旱,会对农业、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然而,使用时间分辨率较粗糙的候平均土壤湿度识别骤旱可能导致其准确性较低,从而使分析影响骤旱形成的各种因素变得困难。本研究使用了一个随机水平衡框架来量化土壤水分从较高水平下降到较低水平的时间的整个概率结构,用无穷多个随机过程的平均时间(平均首次通过时间,MFPT)来表征骤旱的快速发展。基于这一框架,本研究从理论上检验了土壤水分快速下降速率与各种水文气象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识别了由降雨量少(长时间干旱)、蒸散量高(极端热浪)、土壤蓄水能力低(森林砍伐)或其组合可能导致的骤旱风险。将这一框架应用于全球数据集,可以得到干旱发展的平均时间和骤旱风险的全球地图。我们发现在中国南部和美国东北部等湿润地区也有发生骤旱的风险,需要注意骤旱的监测和防治。使用这个随机理论框架能够为骤旱热点地区的识别、骤旱发展的监测和分析骤旱形成原因、缓解骤旱情况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骤旱识别,土壤湿度,随机过程
报告人
李雨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稿件作者
李雨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陈思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尹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袁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