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坝和人工抽注水措施协同作用下内陆侧残余咸水回退效果研究
编号:142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11:20:37 浏览:60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海水入侵严重影响滨海含水层的淡水开发利用,修建地下坝是一种有效防治海水入侵的手段。然而,建坝后在坝体内陆侧会残留大量咸水,探究多措施并存条件下残余咸水的回退机理和动力过程有助于实现咸水快速淡化。本文通过室内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在地下坝内陆侧抽取咸水和注入淡水后残余盐水的回退效果。同时,地下坝的高度、含水层的属性以及抽注水的位置和流量等对残余盐水回退都有着显著影响。本研究引入残余盐水楔前锋回退率(RRSL)和残余盐水质量回退率(RRSM)两个指标,量化残余咸水回退效果。结果表明:(1)残余盐水完全回退时间和地下坝的高度呈正相关,但为满足残余盐水的完全回退,地下坝的高度存在一个最小临界值;(2)低浓度的残余咸水(介于10%~50%等浓度线之间的咸水)回退时间更长,在整个回退过程中占据主导作用;(3)抽注水的位置与地下坝的距离越小,抽注水流量越大,残余盐水回退时间越短,效果越好。以上结果对更好地理解近岸地下水系统的残余盐水去除机制和时间尺度具有重要意义。
稿件作者
尹吉娜
河海大学
王宁
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鲁春辉
河海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