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毛坪MVT铅锌矿床热液白云岩与成矿: 白云石化证据
编号:134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08:27:34 浏览:582次
特邀报告
摘要
全球经典的MVT铅锌矿(集)区普遍发育规模不等的白云石化围岩和/或热液白云岩,并与矿体形影相随,被定义为热液白云岩 (Hydrothermal dolomites, 或HTD;Davies and Smith, 2006)。通常地,这些HTD被认定是热液流体交代或结晶沉淀的产物,然而其本身演化机制及其与铅锌矿床(体)的时空演化关系不清,成为MVT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及其找矿勘查研究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扬子板块西南缘发育包括会泽、毛坪超大型铅锌矿床在内的500余处矿床(点),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MVT铅锌矿集区之一,大规模发育HTD成为其基本特征之一。其中,毛坪铅锌矿床位于区域性NE向毛坪逆断层上盘的石门坎倒转倾伏背斜的核部及其倒转翼的上泥盆统白云岩及石炭系灰岩中,已控制的I、II、III号主矿体(群)均呈似层状、脉状产出,空间上均与中–粗晶HTD密切伴生,是深入解析HTD与MVT铅锌矿床时空演化关系的理想对象。
笔者对毛坪铅锌矿床开展的大比例尺地表及多中段HTD与矿化填图结果表明:
(1)HTD呈北东向随矿体沿围岩地层顺层产出,走向大于宽度,在矿体南西侧延伸远大于矿体长度,在北西侧展布略大于矿体展布,而在北东侧的展布则小于矿体长度。同时,铅锌矿体多被HTD包裹,其北东侧和南东侧可直接与灰岩接触,HTD在矿体膨大部位最宽,并在矿体底部随矿体变小而渐趋尖灭,在矿体顶部也普遍较小。
(2)不同容矿围岩的调查显示,HTD随矿体围岩岩性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的空间分带性。其中,灰岩围岩中,HTD自外向内依次表现为白云石化过渡带(HTD的前锋)→灰白色白云岩→灰色白云岩→鞍形白云石+矿体的分带性,如II、III号矿体(群);而在白云岩围岩中,HTD则自外向内依次为细-中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粗-巨晶白云岩→矿体的分带性,如I矿群。
(3)不同结构带HTD的白云石阴极发光图像(CL)观测发现,白云石最多可发育5个生长环带,第2、3、4、5环带均发育溶蚀边,而且不同结构带白云石环带组合也有差异,环带1和2为埋藏白云石,而环带3、4、5则表现出典型的HTD特点。结合矿物化学组成分析结果分析,金属硫化物沿白云石晶面或交代第3、4和5个白云石环带,或与白云石环带共边,局部见白云石环带可延伸至闪锌矿晶粒内,表明HTD稍早于金属硫化物沉淀,但其与金属硫化物为同一期流体演化的产物。
可见,大中比例尺HTD填图辅以CL观测是解析MVT铅锌矿床时空演化关系的有效手段,而与MVT铅锌成矿密切相关的HTD可以作为有效的找矿勘查标志。
关键词
MVT铅锌矿床,热液白云岩,成矿作用,白云石化填图,毛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