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板块康滇铁铜成矿带中两类角砾岩的成因及其对区域成矿作用的指示
编号:134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08:26:13 浏览:46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角砾岩体作为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在许多热液矿床中普遍发育,其形成过程与成矿作用有着重要的成因联系。扬子板块西南缘康滇铁铜成矿带古元古代晚期东川群中分布着大量角砾岩体,区域上称为因民角砾岩,然而,这些角砾岩体的成因及其与区域上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和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的关系仍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康滇铁铜成矿带北缘东川矿集区因民矿区同时产出有因民SSC矿床和稀矿山IOCG矿床,两者与角砾岩体有着紧密的空间联系,为解决上述关键问题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通过详细的研究,发现因民角砾岩体包含两种类型的角砾岩—简单角砾岩和复杂角砾岩,并且复杂角砾岩在空间上叠加在简单角砾岩之上。简单角砾岩的角砾和胶结物比较简单,角砾主要是因民组地层或岩石碎屑,胶结物主要是热液石英和碳酸盐矿物,同时部分胶结物中也分布有极少量的黄铜矿和黄铁矿,其具有SSC矿床一致的热液蚀变特征。相反,复杂角砾岩的角砾和胶结物都非常复杂,但其具有系统的热液蚀变演化特征,总体遵循IOCG成矿系统Na→HT Ca-Fe→HT K-Fe→LT K-Fe→LT Ca-Mg蚀变演化序列,部分蚀变阶段也存在着渐变过渡和逐渐演化的过程。
一个微弱IOCG蚀变的辉长岩侵入体锆石U-Pb年龄为1698±29Ma,与区域上其它IOCG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制约了复杂角砾岩和IOCG矿床的形成时间,同时也限定了简单角砾岩和SSC矿床的最小形成年龄。结合C-O-S同位素组成,提出因民SSC矿床和稀矿山IOCG矿床都形成于陆内裂谷背景下的拉张伸展环境,简单角砾岩和复杂角砾岩分别是SSC矿床和IOCG矿床成矿作用过程中的伴生或附属产物,其中简单角砾岩是盐底辟和盐溶作用的产物,而复杂角砾岩则是空间上后期叠加的岩浆热液相关的隐爆角砾岩。SSC和IOCG矿床是两期独立成矿事件的产物,其在同一空间位置上发生复合叠加,这种现象也可能存在于世界其他地区和其他类型矿床中。本次研究对区域成矿作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是将矿床成因与角砾岩体进行联系的重要实例。
关键词
因民角砾岩,角砾岩体,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矿床),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矿床),康滇铁铜成矿带
稿件作者
殷学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赵新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