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00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西南石漠化的影响
编号:132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5:07:31
浏览:54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石漠化是指喀斯特地区地表植被和土壤演变为几乎没有植被和土壤的岩石景观。石漠化是中国以及全球喀斯特地区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石漠化扩张的机制,有利于岩溶地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西南大面积的石漠化是受气候变化还是人类活动主导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贵州省石将军洞高精度的石笋δ13C记录,重建了过去2000年来中国西南区域的石漠化演变。石将军洞石笋δ13C从中世纪暖期到小冰期持续偏重;在同一时期,中国西南区域其他石笋和钙华的δ13C记录都表现出同样显著偏重的趋势。由于石笋δ13C记录能够反映洞穴上部的生态环境变化,因此中国西南区域石笋δ13C一致的变化可能反映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扩张的过程。中世纪暖期亚洲夏季风加强,雨带北移,导致了中国西南干旱,中国北方湿润;相反,在小冰期中国西南湿润,中国北方干旱。此外,北宋末年靖康事件(1127 A.D)后中国政治经济中心首次迁移到中国南方,改变了历史上中国人口北多南少的分布模式。因此,中世纪暖期中国西南干旱的气候和大量人口的迁入、战争、大规模开垦耕地以及大面积农作物的种植,加剧了中国西南石漠化的扩张。
关键词
石漠化, 靖康事件, 石笋δ13C,中世纪暖期,小冰期
稿件作者
陈朝军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李俊云
西南大学
李廷勇
云南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