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千年中国西南水文重建与超级干旱事件
编号:131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5:09:02
浏览:462次
快闪报告
摘要
全新世亚洲季风重建显示存在多次弱季风事件,但其区域水文响应并不明确。干旱事件的空间范围和变化幅度存在不确定性。利用贵州蛮子洞石笋(MZ1)高分辨率稳定碳同位素和微量元素记录,重建了中国西南地区近两千年来的水文气候变化,进而探讨干旱事件的变化机制。洞穴石笋稳定碳同位素(d13C)其控制因素相对复杂,很多研究表明d13C可以代表水文气候变化。通过地球化学模型,认为蛮子洞微量元素主要受控于方解石先期沉积(PCP)作用,反映区域干湿变化。蛮子洞记录揭示了黑暗时代冷期(DACP)和小冰期(LIA)内发生两次显著的干旱事件,持续时间均~300年。两次干旱事件的时间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多条记录相吻合,为干旱事件的半球一致性提供了证据。对比研究发现半球间温度梯度调控下热带辐合带(ITCZ)的南移可能导致半球尺度干旱事件的发生。而ITCZ的变化又受到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的进一步调节。本研究查明了近两千年两次干旱事件的时空特征以及其自然背景,阐明晚全新世百年尺度上干旱演化的动力学过程与驱动机制,对预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和机制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过去两千年,西南地区,水文重建,超级干旱事件
稿件作者
赵侃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庞霖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