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0Be暴露年代的美洲晚第四纪冰川演化序列研究
编号:130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2:49:31 浏览:417次
快闪报告
摘要
为探究美洲冰川演化序列与可能的气候驱动机制,对美洲晚第四纪冰川10Be暴露年代进行汇编与聚集程度的置信等级划分,将较好和中等聚集程度的暴露年代构建起美洲各区域的演化序列,并进一步对比和分析了冰川演化序列对高分辨率气候事件的响应情况,而后使用学生t检验法构建出南北美洲各自的区域冰期阶段,并由此探究美洲冰川演化序列阶段性特征及气候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北美洲冰川演化序列横跨 6个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简称:MIS),划分出33个区域冰期阶段(包含暂定冰期),保守估计至少在MIS 6/5、MIS 4/3、MIS 2时期出现了规模性冰进,其记录可信区间为约150 ka至今。全球末次冰盛期(Global Last Glacial Maximum,简称:GLGM)之前的冰川演化存在区域性,这可能与劳伦泰德冰盖的大气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冰川达到当地末次冰盛期(Local Last Glacial Maximum,简称:LLGM)最大范围的时间在GLGM期间并不同步,揭示了北半球相同的气候强迫下,不同地区冰川演化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末次冰消期的冰川作用对于高分辨率气候事件,如海因里希事件1(Heinrich Stadial 1,简称:HS1)、B-A事件(Bølling-Allerød,简称:B-A)、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简称:YD)的响应存在同步性。对于全新世更高分辨率的邦德(Bond)事件,北美洲的冰川10Be暴露年代同样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南美洲冰川演化序列横跨15个MIS,划分出30个区域冰期阶段(包含暂定冰期),保守估计至少在MIS 15、MIS 12、MIS 8、MIS 5、MIS 3、MIS 2时期出现规模性冰进,记录可信区间为约650 ka至今。MIS 8、MIS 5、MIS 3的冰川演化活动对MIS所代表的全球冰量变化规律的吻合程度较差,MIS 8时期南极洲较长降温的时间可能造成其在不显著的冰期强烈冰进,之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触发了南美洲MIS 5以及较早的LLGM冰进。在末次冰消期的高分辨率气候事件HS1、南极冷逆转 (Antarctic Cold Reversal,简称:ACR)和YD时期,中纬度地区冰川演化活动明显和北半球相反。全新世以来的冰川演化活动对Bond事件具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两极跷跷板效应在冰消期不仅影响洋流,还影响大气环流和冰川活动,它明确解释了南北半球许多冰川在HS1、B-A/ACR和YD期间演化活动的相反行为。
关键词
10Be暴露年代;冰川演化序列;气候事件;美洲
稿件作者
翟羿杰
辽宁师范大学
刘亮
辽宁师范大学
张威
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