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坝对河流锶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来自水体和悬浮物的锶同位素证据
编号:12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7 15:11:25 浏览:583次
张贴报告
摘要
锶(Sr)的同位素比值87Sr/86Sr被认为是研究风化过程的可靠示踪剂,在流域地球化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传统观点认为河流中的Sr一直处在保守状态,外源贡献是影响河流Sr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然而随着水电建设的快速发展,全球约70%的河流受到人为筑坝的影响,筑坝已经是改变河流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原因,但其对河流Sr地球行为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为此,我们将研究目标选为中国西南喀斯特梯级水库,调查了其中的溶解态Sr浓度、溶解态和颗粒态87Sr/86Sr及其相关环境因素。
研究区水体溶解态Sr平均浓度为5.00μmol/L,范围0.48~16.10μmol/L;溶解态87Sr/86Sr平均值0.70831,范围0.70704~0.71244;无机颗粒态(PIM)87Sr/86Sr平均值为0.70784,变化范围为0.70712~0.70838;有机颗粒态(POM)87Sr/86Sr平均值为0.71082,变化范围为0.70840~0.71448。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风化主要以碳酸盐岩风化为主。水库的溶解态Sr浓度在剖面上发生了明显的分层,表现出随深度增加的趋势。这种分层由浮游植物和方解石的结晶/溶解过程引起,分层强度由水库水力负荷控制。而水库溶解态87Sr/86Sr在水库剖面上分布均匀,与无机颗粒态87Sr/86Sr表现相似。因此,随时间积累(十年尺度)筑坝可能造成河流Sr2+浓度的增加,但对溶解态87Sr/86Sr无影响。水库中浮游植物将继承水体中溶解态87Sr/86Sr的信号,且低于陆源有机颗粒结合的87Sr/86Sr。据此,水库颗粒态87Sr/86Sr可作为区分水库自源和外源颗粒物的依据。本研究表明筑坝显著影响了河流锶的地球化学行为,丰富了筑坝河流锶的生物地球化学理论体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