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气候区花岗岩风化壳生成速率的铀系不平衡约束:以吉林敦化剖面为例
编号:12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2:04:34 浏览:559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10: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2A] 2A、地球化学 [2A-3] 2A-3 地球化学

暂无文件

摘要
风化壳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在气候和构造等环境要素作用下的产物,蕴含了各个圈层相互作用和演化的信息,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点。其中,由于大陆上地壳平均组成为花岗质,花岗岩风化壳尤其受到科学家的关注。风化壳的生成速率作为风化壳研究的关键参数之一,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铀系不平衡法可以定量风化壳生成速率的理论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但直到二十世纪末测试仪器发展的推动才使得该理论得以应用。作为当前量化风化壳生成速率的重要手段,铀系不平衡法研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温度和降雨均较低区域的研究仍然匮乏,从而不利于大陆风化的深入研究。据此,本研究拟通过铀系不平衡法确定上述区域花岗岩风化壳的生成速率,丰富风化壳生成速率的数据集,以促进风化壳和大陆风化相关研究。
研究区位于吉林省敦化市,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分别为3℃和637mm。在区内选取位于山脊顶部的原位花岗岩(208 Ma)风化壳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风化壳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矿物组成和铀系同位素(238U-234U-230Th)组成。分析结果显示,该剖面风化程度较低,CIA值低于60,且上述地球化学指标在剖面上随深度变化复杂。在运用铀系不平衡法确定风化壳的演化时间发现,将整个剖面作为整体无法得到结果。因此,根据前人研究提出的分区依据(Jia等,2022),根据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矿物组成将剖面分为若干子区域后再应用铀系不平衡法。各个子区域均可获得演化时间,据此得到相应的生成速率范围为~1 m/Ma到~81 m/Ma,且最大生成速率出现在剖面中间区域。风化壳生成速率随深度的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该特征支持“Humped function”假设。本剖面通过宇宙成因核素确定的剥蚀速率为~43 m/Ma(Cui等,2021),生成速率与剥蚀速率之间的差异显示该剖面处于非平衡演化状态。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发现,风化壳生成速率与气候之间并无明显关系。而考虑到花岗岩为侵入岩,构造因素更可能是长时间尺度控制风化壳演化的因素。
关键词
花岗岩风化壳,生成速率,铀系不平衡
报告人
贾国栋
天津大学

稿件作者
贾国栋 天津大学 地球系统科学学院;Institut Terre et Environnement de Strasbourg, UMR 7063 CNRS-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ENGEES;天津师范大学 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
徐胜 天津大学 地球系统科学学院
刘丛强 天津大学 地球系统科学学院
ChabauxFrançois Institut Terre et Environnement de Strasbourg, UMR 7063 CNRS-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ENGEES
赵志琦 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