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原白刺灌丛沙丘光释光测年
编号:123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20:27:04
浏览:590次
张贴报告
摘要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东亚季风区西北缘,区域内灌丛沙丘分布广泛,其形成演化与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可靠的年代数据是探讨灌丛沙丘形成发育过程,准确重建区域气候环境演变历史的关键,但目前有关该区域灌丛沙丘年代学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在鄂尔多斯高原选取3个典型白刺灌丛沙丘沉积样品,提取粗颗粒(90~125 μm)组分,尝试进行光释光(OSL)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该区域样品石英释光信号弱,无法利用单片再生剂量(SAR)法测定样品年代。采用钾长石红外释光(IRSL)测年法进行年代测定,释光特性、预热坪实验、剂量恢复实验等各项内部检测均符合要求,表明钾长石低温两步法红外激发的单片再生剂量(pIR50IR170)测试流程可用于研究区粗颗粒钾长石光释光测年。本文3个白刺灌丛沙丘样品的光释光年代分别为1.12±0.04 ka、0.30±0.01 ka与0.038±0.003 ka,并与同剖面AMS14C年代进行对比验证,证实了钾长石pIRIR170℃测年结果的可靠性,说明钾长石pIR50IR170测试程序适用于鄂尔多斯高原晚全新世尤其是百年尺度的白刺灌丛沙丘光释光测年。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白刺灌丛沙丘;晚全新世;光释光测年
稿件作者
堵越
北京师范大学
马罗
北京师范大学
鲁瑞洁
北京师范大学
刘小槺
陕西师范大学
陈东雪
北京师范大学
刘瑛娜
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