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更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钻孔年代及沉积演化
编号:122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2:16:11 浏览:45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河口三角洲在第四纪海平面周期性变化下而交替性地处于被淹没或出露状态,并发育海陆相的交替沉积旋回。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海的北部大陆边缘,其两套海侵-海退旋回沉积已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已有研究大多基于14C测年,存在由于测年上限(<45 ka)导致对全新世以前地层年代框架的低估问题;而光释光 (OSL) 测年在珠三角的全新世以前的地层年代已有应用,但已发表数据仍然较少。这阻碍了我们对晚更新世以来珠三角沉积演化历史的重建。
本研究以珠三角南部及东北部的4个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石英OSL、长石后红外红外(pIRIR)释光和AMS 14C测年技术建立区域地层年代学框架。结果表明,下海相层(M2)及其上部的花斑粘土层年代落在MIS 5,向上则突变为全新世地层。结合地层岩性特征与地层对比,我们恢复了珠三角约13万以来的沉积演化:(1)珠三角地区在MIS 5时期的高海面影响下沉积了M2层。(2)MIS 4-MIS 2时期的低海面珠三角经历了长期的暴露风化,导致该时期的沉积间断。(3)冰消期以来,受基岩高度限制,海面影响珠三角的起始时间比其他亚洲三角洲晚4-2 ka,约8 ka才影响到珠三角腹地平原区,约5 ka影响到珠三角东北部。(4)全新世以来,珠三角钻孔的沉积速率在海面变化、河流流量、人类活动的交替影响下呈三阶段变化:早全新世(11-7 ka)快速沉积(~5-7 m/ka),中全新世(7-3 ka)缓慢沉积(~1-2 m/ka)/沉积间断,以及晚全新世(~3 ka)的加速沉积(~2-9 m/ka)。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释光测年,沉积演化,海平面变化
稿件作者
林鹏辉
汕头大学
徐晓琳
汕头大学
李宏卫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凌恳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赖忠平
汕头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