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世-早更新世东亚陆缘沉积物的风化类型和强度变化
编号:12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7 15:08:16 浏览:524次
张贴报告
摘要
硅酸盐风化对地表气候的反馈作用一直被认为是维持长期气候稳态的重要机制. 然而,晚新生代以来全球并未维持暖室气候,而是逐步进入冰室气候,风化对气候的负反馈机制受到质疑. 建立可靠的风化指标记录,有助于直接检验关键地质时期风化对气候的响应特征,更好理解晚新生代变冷之谜. 但由于构造、物源等诸多非气候因素的影响,地质时期的风化强度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缺乏系统评估.
本研究选择东亚陆缘的南黄海盆地CSDP-2站位,聚焦该孔河漫滩-湖沼相层位(沉积环境稳定,涵盖上新世-早更新世变冷期),依据全岩矿物、粘土矿物以及Sr-Nd同位素资料,约束物源特征;提取粘土粒级,以化学蚀变指数(CIA)和Li同位素为主要指标,建立风化记录. 研究发现,晚上新世以来该地区沉积物以近源为主;粘土粒级CIA值减小而Li同位素增大,共同指示了该时期风化强度的减弱趋势,与全球变冷一致,而该时期区域季风降水变化的影响可能较复杂. 本研究检验了Li同位素等新兴同位素体系用于示踪古风化类型和强度变化的可靠性,并为探讨气候变冷与大陆风化定量关系提供了新证据.
稿件作者
李芳亮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杨守业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BreeckerDan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