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坛岛长江澳晚全新世古泥炭层水稻植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编号:119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0 22:09:51 浏览:532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11:3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3min

所在会场:[1C]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1C-4] 1C-4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岛屿是史前农业跨大洲和跨海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中转站,其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深入理解史前农业传播和人群迁徙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东南亚岛屿发现多个遗址的稻作遗存证据,福建作为原始农业由东亚大陆向台湾和东南亚岛屿地区传播的重要节点,研究其沿海岛屿农业发展及其与台湾联系十分重要,然而当前缺少详细的植物考古学工作且尚无农业遗存证据发现。本研究在位于海坛岛壳丘头遗址群附近的长江澳海湾区域开展地质钻探过程中,发现地表以下3~4 m之间广泛发育的古泥炭层,AMS 14C年代结果显示其形成的时间在3249~ 3060 cal. a B.P.。泥炭层植硅体和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局地的植被以湿生的香蒲、莎草和芦苇为主要类型,指示了湿地或沼泽环境。少量驯化型水稻植硅体和谷物类花粉的发现则说明3000年前海坛岛已经出现一定规模的水稻种植。采样点靠近壳丘头遗址群,推测古泥炭层中的水稻遗存极有可能与史前人类农业活动有关。这是东南沿海岛屿除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水稻遗存记录。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岛屿遗址植物考古学工作提供新的线索,或将打开东南沿海岛屿史前农业起源与传播研究的新窗口。
关键词
稻作农业,植物考古,植硅体,孢粉,平潭
报告人
周桂宇
福建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周桂宇 福建师范大学
左昕昕 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