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带岩石圈控矿作用:以东昆仑斑岩成矿系统为例
编号:118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1:36:26 浏览:455次
特邀报告
摘要
斑岩成矿系统通常与层圈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多旋回复合造山带内其成矿作用更加复杂。本研究以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斑岩成矿系统为例,系统总结了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对斑岩成矿系统的贡献。东昆仑斑岩成矿系统主要集中在造山带东部,而西部却很少发育,这与东-西部在不同时期的构造-岩浆演化作用差异密切相关。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俯冲阶段,东昆仑东部发育典型的埃达克质(高Sr/Y和La/Yb)花岗岩,而西部却未见有该类型花岗岩发育,这可能与洋中脊斜向俯冲导致的东-西部俯冲带热结构差异有关。东部热俯冲具有较高地温梯度(15-20°C/Km),而西部冷俯冲则显示较低地温梯度(ca. 10°C/Km)。此外,花岗岩Hf和Nd同位素特征显示东部壳-幔相互作用强烈,从而形成了相对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和新生下地壳,为印支期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而西部则可能与地幔的底垫作用有关,未见明显的地幔活动参与岩浆作用。到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古特提斯洋演化阶段,洋壳俯冲脱水过程促使东部岩石圈地幔和新生下地壳再次部分熔融生成富矿岩浆,后期经历岩浆分异作用最终形成斑岩成矿系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