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盆地黄土记录的LGM以来有效水汽演变
编号:112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1:15:42 浏览:371次
张贴报告
摘要
由于水汽对维持中亚地区生态稳定至关重要,水汽演化过程与机制一直是中亚地区古气候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对于中亚地区第四纪尤其全新世水汽演化过程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于水汽演化机制仍存在争论。本文以中亚东部伊犁盆地末次冰期以来的黄土记录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AMS 14C定年的贝叶斯年代-深度模型,结合粘土矿物、粒度、色度等指标,讨论了伊犁盆地末次盛冰期(LGM)以来有效水汽演化的过程与机制。粘土矿物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粉尘参与北半球粉尘循环,进而将<2μm粒级组分含量用于反映西风强度;考虑到影响亮度变化的复杂因素,采用校准亮度来指示区域有效水汽。研究发现,LGM时期,有效水汽相对较多;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早期有效水汽较少;全新世中晚期有效水汽增加至最高水平。LGM以来,西风强度是驱动伊犁盆地有效水汽演化的主要因素;局地与水汽源地蒸发强度及西风对研究区的年内有效控制时间是影响伊犁盆地有效水汽演化的次要因素。
关键词
中亚,粒度,粘土矿物,色度,气候变化,驱动机制
稿件作者
李宇栋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宋友桂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