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黄土记录的末次间冰期南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变化
编号:112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1:15:18 浏览:635次
快闪报告
摘要
末次间冰期(130-75 ka)南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变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林芝境内1个4.3 m的黄土古土壤剖面作为研究材料。通过高密度(20 cm间隔)的钾长石pIRIR释光测年建立剖面的年代框架,通过红度和百分比频率磁化率指标反映南亚夏季风的变化,以及分选系数指标反映南亚冬季风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深海氧同位素(MIS)5e,MIS 5c到MIS 5a,南亚夏季风的强度逐渐减弱,明显有别于天门洞石笋δ18O反映的南亚夏季风强度的变化,天门洞石笋δ18O在MIS 5e,MIS 5c和MIS 5a阶段几乎没有区别。南亚冬季风大体与南亚夏季风强度呈现反相位的变化,从MIS 5e,MIS 5c到MIS 5a逐渐增强,另外MIS 5d的南亚冬季风明显要强于MIS 5b。进一步分别与65°N和25°N七月太阳辐射曲线对比发现,不管是变化幅度还是变化趋势,较强的南亚夏季风和较弱的南亚冬季风都对应较高的65°N七月太阳辐射,而在变化幅度上,南亚夏季风和南亚冬季风明显有别于25°N七月太阳辐射。进一步认为65°N七月太阳辐射可能通过海冰的反馈影响了北半球冬季和夏季温度,进一步影响了南亚夏季风和南亚冬季风,因此支持了米兰科维奇理论。
关键词
林芝黄土,释光测年,南亚季风,末次间冰期,米兰科维奇
稿件作者
程良清
陕西师范大学
杨林海
陕西师范大学
隆浩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宋友桂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苗晓东
临沂大学
张静然
南京师范大学
毋宇斌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兰敏文
西北大学
解孟平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董治宝
陕西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