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属和个体大小蜗牛壳体氧同位素的对比研究
编号:112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1:15:18 浏览:529次
快闪报告
摘要
陆生蜗牛壳体δ18O已被广泛应用于古环境及古气候研究。然而,现代蜗牛和地层中的蜗牛化石种类丰富,不同种属/相同种属不同大小蜗牛壳体δ18O记录的信息是否存在差异,却尚无系统研究。为此,作者对西安常见的三种蜗牛:断顶刍螺(Rumina decollata)、细纹灰间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redfieldi)和条华蜗牛(Cathaica Fasciola),以及培养的白玉蜗牛(Achatina fulica "white")和断顶刍螺(Rumina decollata)的壳体进行了高分辨率(~0.3mm)δ18O的测试分析,所有壳体均来自活体蜗牛。野外采集蜗牛壳体δ18O结果显示: 1. 细纹灰间巴蜗牛和条华蜗牛中相同种属不同大小壳体的δ18O有显著差异,中-小个体的δ18O明显偏负;值得注意的是,两种蜗牛类似大小壳体的δ18O具有相似变化特征,这可能由于大个体蜗牛壳体生长缓慢或停止所致。 2. 两个断顶刍螺壳体δ18O的变化特征和绝对值均相近,且与上述两种蜗牛中等大小壳体的δ18O具有一致的变化。培养蜗牛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种属不同大小壳体记录了相似的δ18O波动,个体较小蜗牛壳体δ18O相对偏负,后者与野外采集蜗牛研究结果类似。 总体来说,本研究表明相同种属不同蜗牛个体的δ18O具有可重复性,而且,不同种属的δ18O具有相似变化特征,表明其均记录了周围环境的变化;但是,不同种属和个体大小蜗牛壳体δ18O绝对值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归因于蜗牛活动的微环境不同、蜗牛年龄等。未来应加强蜗牛生长速率的研究,从而更准确地评价不同种属和个体大小蜗牛壳体δ18O的差异。
关键词
氧同位素,蜗牛,高分辨率,细纹灰间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redfieldi),条华蜗牛(Cathaica Fasciola),断顶刍螺(Rumina decollata),白玉蜗牛(Achatina fulica "white")
稿件作者
李倩雅
西北大学
黄华宇
西北大学
董吉宝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