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现生介形类及其环境意义
编号:110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0:36:50 浏览:413次
张贴报告
摘要
湖相介形类是重建古环境的重要材料,对其现代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是利用介形类化石精确重建古环境的基础。巴丹吉林沙漠南部分布众多水化学差异较大的湖泊,团队对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的现生介形类进行调查研究,共识别出6属7种:意外湖花介(Limnocythere inopinata)、喜盐异星介(Heterocypris salina)、脆弱大带星介(Megazonocypris fragilis)、疏忽玻璃介(Candona neglecta)、纯净小玻璃介(Candoniella albicans)、近球形金星介比较种(Cypris cf. subglobosa)、金星介未定种(Cypris sp.1)。
意外湖花介是该地区的优势种,在各个采样点均占到总数的90%以上。在先前的研究中,对于意外湖花介的分类一直存有争议,一种是根据壳体上瘤的位置和数量定为不同的种:疑湖花介(无瘤)、单瘤湖花介(后腹瘤)、双瘤湖花介(前腹瘤+后腹瘤)和意外湖花介(前腹瘤+后腹瘤+后背瘤);另一种观点是将壳体上瘤的发育状况视为表型特征,发育不同数量和位置瘤饰的个体都视为意外湖花介的表型类型,除上述4种表型类型外,翟大有等(2014)新发现了长有1个后背瘤的第5种表型个体。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两种新表性类型:1瘤型(前腹瘤)、2瘤型(后腹瘤+后北瘤),新表型个体的出现支持了后一种观点,为意外湖花介的分类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结合湖水水化学分析,我们发现意外湖花介的有瘤个体仅出现在盐度低于4.6g/L的湖泊中,但在盐度低于4.6g/L的15个湖泊中,仍有6个湖泊中没有出现有瘤个体。利用PCA和RDA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意外湖花介壳体瘤饰出现的原因,认为盐度和Ca2+离子浓度是影响意外湖花介壳体瘤饰变化的重要原因,低盐度是有瘤个体出现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进一步分析了在低盐度的水体中有瘤个体百分比随着Ca2+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瘤个体所占百分比随着Ca2+含量变化呈正态分布,说明适当的Ca2+含量能够促进有瘤个体的出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