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nrich事件期间亚洲季风区内部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性研究
编号:110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0:36:50 浏览:506次
张贴报告
摘要
Heinrich(H)事件是末次冰期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非常显著的千年气候变冷事件,在全球多个地区都有记录,其中也包括了亚洲季风区。然而,由于地质记录的缺乏,关于H事件期间亚洲季风区内部气候特征和外部驱动机制的认识尚不充分。本研究利用五大连池火山口湖沉积物的多指标综合记录(粒度、元素比值和孢粉含量)重建了该地区33000-12500 a BP期间的季风降水演变历史,发现了3次H事件(H1、H2和H3)该地区季风降水显著减少。进而我们对比了不同区域的地质记录,结果显示:H事件期间,亚洲季风区内部的降水具有空间差异性,表现为较高纬度地区季风降水显著减少,而较低纬度地区季风降水变化不明显。一般来说,亚洲季风区记录的H事件信号被认为由北半球高纬地区的气候波动所致,即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弱引起的低纬向高纬热量传输减少和北半球冰量增加影响了亚洲季风区的降水。然而,亚洲石笋氧同位素在H事件期间表现出季风环流减弱的时空一致性,说明了低纬地区的气候波动对亚洲季风区的降水也有显著影响。综合以上,本研究认为,H事件期间,亚洲季风区较高纬度地区位于季风边界,对季风环流变化的敏感性较强,而低纬度地区位于季风区核心地带,其敏感性较弱,两者差异形成了季风区内部的降水空间特征。
关键词
Heinrich事件,亚洲季风区,降水空间特征,火山口湖沉积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