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水文演化的时空差异以及极端水文事件与西太平洋的联系
编号:109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0:36:15 浏览:452次
张贴报告
摘要
了解大气-海洋耦合系统对过去水文变化的影响是解开未来水文演变模式的关键。在全新世期间,中国东北地区水文演化的差异和控制因素是有争议的,而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水文演化是如何表现的,仍然没有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大兴安岭火山口湖月亮湖的888cm长的沉积物芯的GDGTs,定量重建了过去17.5 cal kyr BP的水文演化,并结合其他已发表的水文记录,探究了中国东北地区自末次冰消期以来水文演化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月亮湖的水深在末次冰消期保持较深,在早全新世和晚全新世水深较浅,并有持续的干旱事件,在全新世中期水深较深,并在7.5 cal kyr BP达到全新世最大水深,我们认为在中全新世,强大的东亚夏季风取代了鄂霍次克海高气压和日本海蒸发(对马暖流的入侵)的作用,成为中晚全新世水文演变的主导气候系统; 并且我们还认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东-西向水文演化从统一(末次冰消期)到分异(全新世)是由于海平面迅速上升,使东部地区迅速暴露在近海环境中,在西风的影响下形成东部地区的降水、 加上西北太平洋的蒸发和东北季风水汽,因此西风对西北太平洋水汽的这种阻挡,导致在全新世的东西向阶段出现了两种水文模式,即 "EASM "和 "Westerlies"。这对中国东北地区在不同的大气-太平洋耦合模式下的粮食安全和水安全布局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GDGTs,水深,定量重建,水文演化差异,大气-太平洋系统
稿件作者
陈林
兰州大学
赵家驹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有良
兰州大学
曹凯喻
兰州大学
董惟妙
复旦大学
申忠伟
兰州大学
李梦静
兰州大学
吴铎
兰州大学
刘建宝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周爱锋
兰州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