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羊卓雍错盆地现生介形类生态指示意义
编号:107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0:35:25 浏览:63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现生介形类,即所谓的介形类化石的“现代类似物”,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基于介形类化石记录重建地古湖泊或古气候历史的可靠性依赖于对现生介形类生态响应的研究程度。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采集于藏南羊卓雍错盆地的49个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揭示了介形类作为生态指标的环境意义,评价了介形类在推测自然和潜在人为影响上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羊卓雍错盆地现生介形类种群包括8属12种,其中最为优势的种类为中华小白花介(Leucocytherella sinensis),较为优势的种类为爱沙尼亚通纳星介(Tonnacypris estonica)和布氏土星介(Ilyocypris brady),剩余种类为背瘤白花介(Leucocythere dorsotuberosa)、吉隆豆形玻璃介(Fabaeformiscandona gyirongensis)、有尾豆形玻璃介(F. caudata)、白玻璃介(Candona candida)、西藏玻璃介(C. xizangensis)、喜盐异星介(Heterocypris salina)、多剌土星介(I. echinata)、爬行龟状介(Herpetocypris reptans)和Ilyocypris sp.。面对水体钙含量、盐度条件和碱度条件,优势种类有着不同的适宜值和耐受范围。布氏土星介为中到高喜钙和淡水到α-低盐种类,适应低到中碱度条件;爱沙尼亚通纳星介为低到中喜钙和β-低盐种类,适应中到高碱性水体;中华小白花介为低到中喜钙和淡水到高盐种类,适应低到高碱度条件。介形类种群面对重金属元素显现出不同的响应,其中大部分种类对Pb、Cu、Ni较为敏感,对Ba、As、U较为耐受。基于介形类数据建立的水体钙含量、盐度、碱度、水质转换函数具备定量或定性推测自然和潜在人为影响的潜力。本研究为现生介形类作为生态指标及其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古气候研究提供了基于介形类数据的良好指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