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巢湖西岸古湖盆中心SZK1507 孔湖相岩芯可靠地层年代序列的基础上,对钻孔微量元素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发现F1因子反映了流域侵蚀能力的强弱程度,F2因子对流域化学淋溶强弱程度反应敏感,F3因子则指示了湖泊水位的高低,并结合Rb/Sr值环境代用指标高分辨率重建了巢湖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本区域的环境演变过程可以分为8个阶段,阶段Ⅰ(约10050-9750 cal. a BP)、阶段Ⅲ-阶段VI(约9380-4900 cal. a BP)气候较为湿润,巢湖水位较高,Ti和Rb/Sr值较高而K较低,F1、F2呈现下降趋势,F3则呈现上升趋势;阶段Ⅱ(约9750-9380 cal. a BP)与阶段VII(约4900-2200 cal. a BP)降水减少,湖面收缩,水位降低,气候偏干,Ti和Rb/Sr值较低而K较高,F1、F2和F3变化趋势则与阶段Ⅰ相反;阶段VIII(约2200 cal. a BP以来)区域气候波动较大,干湿交替,但总体呈现变干的趋势;9.3、8.2和4.2 ka BP气候突变事件在此沉积记录中也有体现。将巢湖湖相沉积10000 cal. a BP以来的Ti元素强度、F1因子和Rb/Sr值与全新世以来的30°N夏季太阳辐射量、Cariaco盆地Ti含量、ENSO活动指数等进行对比,发现研究区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变化、ITCZ平均纬度的变化以及ENSO活动频率等因素。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降低,ITCZ南移,ENSO活动频率增加,夏季风势力减弱,引发了9.3 ka BP等干冷事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