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木林盆地林子宗群火山作用
编号:104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0:22:56 浏览:395次
张贴报告
摘要
西藏南木林盆地林子宗群火山岩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南部,角度不整合于白垩系上统设兴组之上,自下而上分为典中组、年波组和帕那组三个火山旋回,与林周盆地林子宗群火山岩具有较好可比性。南木林盆地林子宗群典中组岩性主要为巨厚的深灰色、紫灰色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机构和火山构造发育,常伴随放射状安山玢岩脉,多显示出火山爆发空落堆积相、崩落堆积相及火山碎屑流堆积相,出露厚度约660 m。年波组为一套浅紫红色调为主的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与河湖相沉积碎屑岩互层,局部夹少量湖相淡水灰岩地质体,主要显示为火山爆发空落堆积相和喷发—沉积相,出露厚度约850 m。帕那组为一套浅灰色调的酸性火山岩,多显示为喷溢相和火山碎屑流堆积相,出露厚度大于800 m。
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南木林盆地林子宗群火山旋回时限依次为62.8~57.0 Ma、52.0~50.2 Ma、49.7 Ma。随着时间的演化,早期典中组以爆发相为主,年波组以喷发—沉积相为主,到晚期帕那组以喷溢相为主,且呈现出从中酸性向酸性演化,由钙碱性系列向高钾钙碱性系列到钾玄岩系列逐渐过渡的趋势。其中典中组英安质岩石为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显示典型的弧火山岩特征,可能源于岛弧区幔源岩浆底侵诱发上覆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为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的产物;年波组和帕那组流纹质岩石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且出现钾玄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除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外,还有显著的Ba、Sr、P负异常,显示碰撞—碰撞后火山岩的特点,可能源自英安质岩石进一步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初期阶段。南木林盆地林子宗群火山岩是新特提斯洋消亡到陆陆碰撞体制转换的岩浆活动响应。
关键词
林子宗群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南木林;拉萨地块
稿件作者
黄永高
桂林理工大学;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冯佐海
桂林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