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岩溶洞穴的现代监测及研究意义
编号:104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0:18:35 浏览:74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岩溶洞穴,亦称喀斯特洞穴,在全球广泛分布,是全球地质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洞穴的形态和结构提供了洞穴形成机制线索,滴水或地下河所形成的沉积堆积物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环境信息,其气候和环境代用指标丰富、记录连续、时间跨度大、相互对比性强,在记录地质环境演变、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记录晚第四纪以来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理想载体(程海, 2019)。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口居住在城市,70%能源消耗和近75%温室气体排放集中于此(D. Satterthwaite, 2008),城市气候环境变化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不断恶化的极端炎热天气是世界最大的健康威胁之一,可能让数十亿人面临风险(N. Watts,2020)。城市的居住者和管理者迫切地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来了解城市过去气候与环境是如何变化、未来趋势又是怎样?
为此,我们基于白龙洞地处贵阳市中心城市区的核心区位优势,初步建立了城市岩溶洞穴的原位系统观测站,利用现代化监测手段,开展高密度、高频率、自动化的大气-土壤-洞穴等气象环境多要素指标立体原位监测,监测指标囊括洞内外和土壤温度、CO2、湿度、大气降雨以及洞穴滴水、地下水水位、流量、水质、环境同位素等。长期原位观测皆在系统研究城市洞穴系统多要素的动态过程,立体剖析城市气候环境变化信号在大气降水-土壤-洞穴滴水-沉积物之间的变化与传递规律等界面过程以及驱动机理,阐释洞穴气候和环境信息对城市气候环境变化的传输、转化和记录以及响应机制。通过长期的原位观测与国际合作研究示范,可为古气候古环境重建、城市气候环境变化预测、洞穴旅游开发与保护、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提高适应城市气候变化的能力与公众认知。尤其在利用洞穴捕获与记录进一步精细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上城市气候变化特征,探究城市典型极端气候事件结构和驱动机制,建立洞穴记录与城市发展及气候变化的关联性,预估城市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科技支撑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既能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也可服务于区域发展的迫切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极端气候事件,洞穴监测,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