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城市群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
编号:1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8 17:54:47 浏览:50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9: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8A] 8A、城市与区域地理 [8A-2] 8A -2 城市与区域地理

暂无文件

摘要
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群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空间网络对全流域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6-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群5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分析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城市群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耦合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以及耦合协调空间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从初级耦合协调转变为中级耦合协调,呼包鄂榆、山东半岛城市群耦合协调度较高。而城市群内部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高值集中在省会城市。②稳步建设阶段的城市群相较于引导培育阶段的城市群耦合协调空间网络结构更为复杂。同时,各城市群内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空间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邻近指向和中心城市指向。③七个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较低,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较弱;城市群核心-边缘结构明显且核心区范围有扩大趋向。④城市群耦合协调空间关联网络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科技投入成为耦合协调网络的重要驱动因子,而城乡收入差距则会阻碍耦合协调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关联网络;核心-边缘结构;黄河流域城市群
报告人
郝智娟
宁夏大学

稿件作者
郝智娟 宁夏大学
文琦 宁夏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