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 2023-07-05 17:16:10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页岩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分析
三肇凹陷;页岩油;青山口组;孔隙结构
摘要录用
张素荣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朱如凯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吴松涛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婧雅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刘畅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
三肇凹陷是松辽盆地页岩油前景区之一,目前对其研究较少,页岩储层特征有待认识。选取不同岩性和沉积构造页岩样品,通过薄片观察及全岩和黏土分析,采用“沉积构造+矿物组成”对岩相划分,通过TOC热解分析不同页岩有机碳含量及生烃潜力。利用扫描电镜及氮气吸附对页岩孔隙进行定性与定量表征。研究结果为:(1)三肇凹陷青山口组页岩整体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TOC介于1.27%~11.09%,S1+S2介于8.48~64.47mg/g,TOC与S1+S2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普遍为好-非常好烃源岩,三类主要岩相中页理型页岩TOC含量最高,平均4.41%,S1+S2平均为10~64.47mg/g,生烃潜力最大。(2)扫描电镜下,三类页岩孔隙均以无机孔为主,黏土矿物层间孔、溶蚀孔、黄铁矿晶间孔均有发育,有机质孔孔径较大,通常为微米级,分为原生有机质孔和运移固体沥青中发育的有机质孔,前者在三类页岩中均有发育,次生有机质孔在页理型页岩中常见。(3)氮气吸附结果表明,三种岩相页岩均以介孔为主,且2~10nm的介孔占主导,10~50nm的介孔次之,微孔和宏孔占比较少。页理型页岩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最大,分别为平均15.81m2/g和平均0.054cc/g,10~50nm介孔贡献了主要孔隙体积。(4)从页岩自身条件、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生烃三方面探讨了页岩孔隙结构的控制因素,发现矿物组成和纹层结构、黏土矿物转化、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及有机质生烃作用控制了三肇地区页岩孔隙发育特征。由此得出结论,三肇地区的优势岩相为页理型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TOC含量和生烃潜力大,黏土矿物转化、溶蚀作用及有机质生烃有利于孔隙发育。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31日

    2023

    08月02日

    2023

  • 07月2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02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